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“我来我来就成。”
“没事儿,让李乐干,大小伙子。”
“就是,乔阿姨,您先带他们进去,我来弄。”李乐把李笙塞给曾老师,就去了车后。
“走吧,乔婶。”
“那...诶,好。”
至于一家人为什么没去市里,原因其实是张稚秀年纪大了,耐不得市区的热。
这两年,自打进夏天,便习惯去朱家角这里,保姆乔阿娣家里避暑。
之前说过,乔阿娣外婆就是张家的“娘姨”,之后又是她妈,再到她,直到解放后,张家老太爷去世,才遣散了家里的这些老人。
一直到八十年代,乔阿娣才又重新回到张雉秀身边,从三十多岁干到现在,自己也成了外婆。
这种绵延三四代的关系,早已经让乔阿娣成了半个张家人,外婆妈妈都是张家给养老。
而这处在朱家角的宅子,就是张稚秀出钱,把乔阿娣家的老房子在原有的底子上,改造扩建成的一处三进四院。
“张师傅,一起吃个饭。”
“不了不了,我这得赶紧去这边的分公司交接一下,晚上好赶上回临安的火车。”
“好嘛,敢情你们这是铁路警察,各管一段儿啊?”
“呵呵,是啊,杜组长说了,别的我们管不着,大小姐用车上面,我们不能耽误事儿。”
“那行,就不留你了。”李乐点点头,背包里扯出一条利群阳光来,拍到司机手里,“您拿着路上抽。”
“不是,李先生,这个.....”司机往回推,但哪推得过。
“行了,拿着吧,这几天辛苦您了。”
“谢谢李先生。”
“客气啥,以后回临安,少不得麻烦您。”
“那我帮你把箱子搬进去。”
“放门厅就成。剩下我来。”
送走司机,李乐把门一关,转身进了小院儿。
过门楼是一道窄窄甬道,碎石子铺地,两侧植着南天竹,绿叶子里缀满红珠儿。拐角处摆着几盆矮松,虬枝盘结在紫砂盆里,根爪抠着太湖石,倒像活了百年的老精怪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