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4章 省试报名
新书推荐:笑傲神雕、老师,再来一次、乡村乱情、公车系列、兄长在上、校园浪荡史、都市猎艳、最原始的欲望、苏家有女阅读、轮回乐园
对于官家的话,鲁道宗没有再进行反驳。
“那宋十二该当如何奖赏啊?”
鲁道宗没有想到陛下竟然还想要对宋煊进行奖赏。
于是他思考了一会,这才开口道:“官家,此事不要着急。”
“嗯?”
鲁道宗便说了先替宋煊隐瞒身份,免得因为这些事,在科举考试当中受到影响,无法发挥出自己的实力。
因为他发现宋煊的策论写的一般。
此番科举考试改革,像宋煊这样善于诗赋之人,怕是在科举考试当中无法占到便宜了。
听到鲁道宗的话,赵祯内心有些担忧。
因为鲁道宗是个实诚人,不会拿这种事骗自己。
当时宋煊考中解元,赵祯着实是高兴了一会,甚至还畅想着宋煊能够连中三元呢。
如今他策论写的一般,岂不是直接倒在了省试这一步上?
“鲁参政说的在理,此事容朕再仔细想想。”
赵祯内心是有些相信宋煊的实力,但是他又没有亲眼见过宋煊策论的实力。
鲁道宗却是见到了,他不会说谎!
一想到此事,赵祯就有些心烦意乱。
他特别想要宋煊能够高中榜单,甚至能够中状元。
但也是需要实力才行。
“鲁参政说一说宋十二写的策论内容。”
赵祯便听的是有关燕云十六州的,相比于他爹不想收回来,赵祯内心还是渴望能够完成太祖以及太宗的志向的。
否则下一次辽国进攻,就该自己签订城下之盟了。
赵祯是不想签这种盟约的。
但是听着鲁道宗所说的宋煊策论内容,他听起来却是一般,而且还是老调重弹,没有什么新意。
更是没有想出什么太好的办法。
至于鲁道宗还说了曹利用的话,赵祯觉得是不是鲁道宗被十二哥儿给蒙蔽了?
那些话明明是曹利用拾人牙慧。
这件事赵祯是十分肯定的。
“罢了,你先去与我母后交代此事,她对于此事也是极为生气的。”
赵祯便没有多留鲁道宗说会话。
鲁道宗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,便恭敬的退下。
如此一来也能交代的过去,太后那里也不好驳斥皇帝的口谕。
无论如何处置宗室都得皇帝做主。
刘娥本想从重处理。
但是鲁道宗先去找了皇帝定下了基调。
她也只能选择生闷气,不去计较。
人家八大王都成了神经病了。
八贤王显然是无稽之谈。
除了当日宋煊提了一嘴,东京城内根本就没有人传颂这个称号。
教子无方。
那也得是正常人才能教子啊。
赵元俨就如同他大哥赵元佐似的。
精神不正常了,如何能教子?
况且鲁道宗还是她丈夫重点说要重用之人,刘娥也不会报复他。
毕竟这个人他还得用呢。
“宋煊?”
刘娥瞧着鲁道宗送来的详细经过汇报。
“回大娘娘的话,却是此名举子。”
鲁道宗实话实话,除了官家与太后,他没打算告诉别人。
“此子倒是不畏强权。”
刘娥对宋煊说你也配姓赵这句话十分欣赏。
鲁道宗颇为意外的瞥了一眼刘娥。
若是等他进了朝廷,怕不是第一个要怼您这位不该掌权的太后啊?
不过鲁道宗并没有提醒她。
况且他觉得宋煊写的策论一般。
尽管成为应天府解元,可那是科举考试没有改革之前。
宋十二的诗赋可谓是名动三京。
如今科举考试突然改革,对于宋十二而言,并不占据优势。
“大娘娘说的对,此子还是应天府解元呢。”
“哦?”
刘娥从来不会去关注这种小事,也就是去年宋祁兄弟之间状元排名被刘娥操作了一通。
帮助宋庠完成连中三元的壮举,尽管士林当中都不认他连中三元这块牌子。
“倒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啊。”
刘娥对于宋煊的名字印象很是深刻,一个平民百姓出身的学子,有一次在宰相嘴里讨论,就已经十分出众了。
更不用说讨论过好几次。
鲁道宗点点头,随即又说明了自己的想法,那便是在科举考试结束前,尽量保护宋煊的名字不被外人所知。
要不然依照东京城百姓的热闹程度,怕不是会去日夜叨扰宋十二了。
那个时候他还如何全心全意放在科举考试上?
听着鲁道宗的话,刘娥有些纳闷的道:
“宋十二既然已经考了解元,如何还会有落选的可能呢?”
鲁道宗进一步给她解释了科举考试的事,再加上他去调查的时候。
恰巧瞧见宋煊的策论,写的一般,并不出彩,所以他有些担忧。
刘娥点点头,便没有多说什么。
举子考试这方面上,她没有太多的发言,只是听着那群宰相们出主意。
宋十二未免运气有些不好。
不过他还年轻,兴许再过三年就适应了。
刘娥并没有太多的想法,毕竟依照鲁道宗诚实的为人,他也不会在这方面上撒谎。
“罢了,此事待到科举结束之后,若是他宋十二没有金榜题名,再说。”
再加上宋十二居住在张耆的房子里,刘娥下意识的就觉得宋十二与张耆的关系匪浅。
因为这么多年,都没有外人住在他那里。
张耆没说,刘娥也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去问他。
“喏。”
鲁道宗很迅速的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,便也不想在刘娥这里待着,容易生闷气。
毕竟眼前这位是真的有心想要效仿武则天。
随着东京城“你也配姓赵”的口头禅流传。
八大王赵元俨的儿子赵允迪被官家革去官职,勒令在宗正寺内反省。
赵允迪绝对没有想到,自己平日里纨绔一些,从来都没有出过什么问题。
而且也不仅仅是他一个宗室子这般行事。
但赵允迪遇到那个说你也配姓赵的人,怎么想都没觉得他自己会落得如今的下场。
至今赵允迪都不知道那个人叫什么。
不过万幸之中,赵允迪并没有被贬为庶民,那也是官家法外开恩了。
只要老老实实,兴许两三年后,风声过后,再给他封上官职,也是可以操作的。
赵允迪想不明白,自己到底是怎么就落得这个下场?
到底是因为藐视大宋律法,还是因为承认了八贤王的名头,遭到了刘太后的打击。
赵元俨却是出奇的没有生病,而是主动出王府,这么多年第一次去皇宫向赵祯谢恩。
赵祯瞧着许久不见的八大王,未曾想他已然这般老了,好一顿勉励。
但是这一件事在宗室当中已然传开了。
导致不少宗室成员都人人自危。
甚至有人怀疑此事是刘太后在幕后主使的。
就是为了打击八大王,她好效仿武则天的旧事。
对于针对赵允迪道那个人。
民间少有人知晓其姓名,官员当中也是莫名其妙。
因为鲁道宗根本就不往外透露,作为御史的程戡也不清楚。
反正事情,是真的有这么一回事。
没有人会去质问天子。
谁问鲁道宗便说这是官家的意思。
避免那人被打击报复。
所以,宋十二怒斥宗室子你也配姓赵这件事。
总归是缺了一个主角的名字。
但依旧是被百姓所传颂。
许多人都抓耳挠腮的。
迫切想要找出敢于当众斥责宗室子的人。
如此劲爆的消息。
谁先发掘出来,定然能过获取一笔不菲的报酬。
因为有人已经发出悬赏,暗中打探幕后之人是谁?
可是宋煊当真不怎么露面,又是初到的外乡人。
本地地头蛇想要去寻人,也不会轻易寻到张耆的住处去。
那里除了他家里的人以及仆人。
谁会住在那里啊?
张耆御子颇为严格,不会随意出门张扬惹事。
那条街道都没有人摆摊什么的。
再加上谁人不知张耆是如今大宋的第一宠臣。
谁会想不开了去查他?
那你就不单单是与张耆做对,而是折了刘太后的面子。
你有那个胆子吗?
最终东京街头的闲汉们,也只能化用宋十二所写的三国演义那句:
“那人何等模样?”
“面相英俊,极其雄壮,不知姓名!”
如此在东京的市井流传。
而且瓦子里还胡编乱造了一出大戏。
尤其是这种以平民身份吊锤权贵身份,特别受到东京百姓的欢迎。
瓦子里的戏场,场场爆满。
最为重要是那胡姬也不知道宋煊等人的名号,她也是因为此事极大了提高了知名度。
甚至被邀请去瓦子里演自己那个角色,以此来赚更多的钱。
此番争斗也都是皇家小范围的利益受损。
但是在好事的东京百姓眼里,却是一次极大的狂欢!
你个宗室子今后还狂什么呢?
平日里他们可没少有人耀武扬威的。
如今遭到了人家的质问。
“你也配姓赵。”
一下子就打的溃不成军了。
大宋百姓不是狂热的以下犯上,而是你可以有权利,但恨的是你仗势欺人。
这种事寻常百姓,竟然会遇到。
不用说高官,就是说县衙的临时工,也会利用手中的权利去欺压小民。
大宋东京城的百姓对于皇室确实是经常开玩笑。
而且一般情况赵宋皇帝也不会过于苛责。
他们连商人为了招徕客人盖的房子比皇宫宫殿高的事,都不计较。
放在前朝以及后面的朝代,一人下人的商人,谁敢?
九族不想要了?
李君佑这几日都没有出来,他今日在街上游荡听到你也配姓赵的话,又匆匆回家。
“爷爷。”
李仕衡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富足,东京城的房子也是占地面积大。
如今他正在后院斗鸟。
“去街上溜达过了?”
“溜达过了,好多人都在说你也配姓赵的话,连幼童都是如此。”
“不必在意。”
李仕衡放下手中的小玩意,依旧瞧着那只名贵的鸟:
“反正出了事的是赵家的人,你不过是被他强压着花钱之人。”
李君佑他爹在外地为官,他是跟着他爷爷在东京生活。
“爷爷,我不懂,那个人是什么来头?”
“不要问,也不要去想,他什么来头与你也没什么干系。”
李仕衡双手背后,瞧着自己的孙儿:
“你该在国子监读书就去读书,赵允迪他自找的,跟你也没什么关系。”
“至于你骑马赔钱这事,算不得什么大事。”
“该过自己的好日就过,日后在街上遇到了,随便打招呼。”
李仕衡明白这是刘娥想要搞八大王,与他李家没有什么关系。
反正他的贪污名声,已经用了二十多年证明是真的。
子嗣也用不着太出息,有官做就行。
败点家。
能败几个钱?
“只要你不去招惹他,他一个进京赶考的举子,对咱们家没什么威胁。”
“可是他住在枢密使张耆家中。”
“住就住呗,咱李家也不惧他张家。”
“可是。”
李君佑还想再说,但是一瞧爷爷李仕衡的眼睛,便不再敢再多言。
爷爷。
东京城的水太深了。
咱李家也把握不住啊!
李仕衡觉得自家小辈怎么越来越小心了。
被他爹教育的实在是不成器。
纨绔子弟都不会演呐?
还得用自己教他!
“你也配姓赵?”
街边幼童也在扮演着游戏,大声嚷嚷着。
张方平等学子顿感惊奇之色。
他们总算是结伴而来,到了东京城参加省试。
“发生什么事了?”
吕乐简最喜欢吃瓜,当即去听了个痛快。
待到回来之后,吕乐简一复述。
他们几个人也钝感惊奇。
张方平立即开口道:
“面容英俊,极其雄壮,不知姓名,此事会不会是十二哥做下的?”
“不能够。”
吕乐简立即反驳:
“依照十二哥儿在宋城及时雨动名号,做好事如何能不留名呢?”
王泰等人也是连连点头。
谁不知道宋城及时雨的名号啊?
宋煊还说过子贡赎人的人。
做好事就是要宣扬。
要不然就阻挡了别人做好事收好处的路子了。
几个人嘻嘻哈哈的,奔着宋煊给他们写的书信地址而去。
“东京城可太繁华了。”张方平忍不住一阵感慨。
王泰早年间就在东京城生活过,他却是哼笑一声:
“人口百万,只要钱管够,吃的喝的玩的,一应俱全。”
张方平几人啧啧称奇。
别说钱管够了。
他们兜里都没几个钱。
像他们这样进京赶考的学子,这些日子几乎扎堆儿到来。
许多牙行的人都围过去,询问是否要租房之类的。
总之,王泰说的对,来了东京城,便是肯花钱。
什么都能给你办好了,擦屁股这种事人家也可以代劳。
不仅是牙行,各色各样的人,乞丐、偷儿也会上前试探一下。
反正都是无本的买卖。
他们早就见多了这些懵懂进京的学子,是最容易得手的。
况且大部分人都不会中榜,用不着担心报复。
再加上他们团伙作案,更加熟悉地形,你就是想追。
兴许被绕道巷子里,也会被暴打一顿,抢掠更多东西。
纵然陈尧咨在开封府执法严苛,可是开封城内百万人口。
还有不少人居住在地下的鬼樊楼当中。
面对鬼樊楼,官府纵然出兵围剿数次,大多时候也是无功而返。
“滚开。”
焦明直接掏出菜刀,喝退想要伸手的偷儿。
“再敢胡乱伸手,我砍断你的爪子。”
正在大肆宣讲东京繁华的王泰这才警惕起来,瞧着偷儿转身就跑。
“直娘贼。”
王泰怒骂一声。
家父配享太庙,自己这个前丞相之子,险些在东京给人偷了。
那可是丢了大脸。
“多谢。”
焦明只是点头,收好菜刀。
他瞧着这东京城依旧是没有什么改变。
依旧许多乞儿,偷儿,闲汉。
大抵是读书人越来越多了。
此番他跟着来是保证宋煊考试前的伙食问题,万不能出错。
每个人眼里的东京城都不一样。
这便是孕妇效应。
张方平等人在王泰的带领下,从密集的人群当中走向宽阔的道路。
“没带错路吧?”
“倒是没有。”
王泰越走越心惊。
因为他已然知道此处是何地了。
“我早就听闻临近考试,东京城的房租,来回路费以及在东京生活几个月,节俭点像咱们这种近距离的也需要三十贯。”
“若是两广、四川、福建等地,当地官府会为举子发放驿钱,饭钱,以此来资助他们入京赴试。”
张方平是跟着宋煊看邸报的时候瞧见过。